-
-
热线:0352-5021088
投稿信箱:sxxwwdtpd@163.com
大同农商银行档案室里,一份泛黄的1998年农户贷款合同上,记录着手写体的风险提示条款。这种朴素的合规印记,见证了农商银行扎根乡土七十余载的风险管理智慧。当国有大行以数字化风控系统构筑金融护城河时,农商银行正以特有的合规文化守护着县域金融生态。截至2025年2月末,大同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12亿元,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保持着较低的不良率,这背后正是乡土化合规文化的独特价值。
从被动约束到主动价值创造。传统观念中,合规常被视为“紧箍咒”,是防范风险的被动手段,但在现代农商银行发展中,合规已演变为主动价值创造的驱动引擎。大同农商银行构建“阳光办贷”模式,通过客户经理走村入户建立的动态信息库,将合规审查前置到贷前调查环节。这种“铁脚板+大数据”的合规实践,大大提升农户信用档案覆盖率,不良贷款率得到有效控制。数字化转型赋能合规建设。在“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的当下,农商银行合规体系与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风控平台,将合规要求转化为算法规则,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大同农商银行推广的“晋享贷”平台,将合规要求嵌入移动端电子签约系统,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大大压缩了合规审查时间。这种“便民不减规”的创新,诠释了普惠金融与合规文化的辩证统一。将合规意识融入乡土血脉。植根于乡规民约的合规文化,使道德压力与合规要求形成双重约束,让合规刚性制度转化为农村共识。在大同农商银行举办的“整村授信宣讲会”上,客户经理正在与村民共同评议贷款申请的合规性;该行举行的“金融知识宣讲会”,已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将反洗钱、防诈骗知识融入乡村的日常管理,这种“授人以渔”的合规教育,有效抑制了辖区涉农电信诈骗事件的发生。
从黄土高坡的信用社到5G时代的智慧银行,农商银行的合规文化始终保持着“守土有责”的初心与“因时而变”的智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这种融合了乡土基因与数字文明的合规体系,既是为农坚守的风险堤坝,更是向新而行的转型引擎。当合规文化深深扎根于希望的田野,农商银行便能在服务“三农”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出金融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通讯员 宋建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