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线:0352-5021088
投稿信箱:sxxwwdtpd@163.com
8月18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工作专场发布会。会上,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交通运输行业改革等情况进行介绍,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交通先行,坚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运输行业管理并重,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大同市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十年,全市路网规模持续增长,路网结构更趋合理。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交通网络总里程达13641公里,其中公路12732公里,比2012年的12515公里增加217公里,增长1.74%;公路密度从2012年的88.75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到2021年的90.29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运营里程909公里,其中干线437公里,支线78公里,地方铁路和联络线57公里,合资铁路26公里,企业专用线311公里,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高速铁路取得实质性进展。2019年年底,大同首条高速铁路大张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大同高铁南站、阳高高铁南站、天镇高铁站建成运营,大同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大张高铁至韩原铁路联络线与大张高铁同步建成通车,实现大同至太原、西安动车通行。集大原高铁开工建设,大同段线路全长49.2公里,投资53.64亿元。
十年来,民航运输业发展迅速。大同机场航线从2012的8条增加到28条,通航机场从12个增加到37个。同时,开通尧城、吕梁、长治等多条省内短途运输航线,形成了基本覆盖国内一线城市、航空枢纽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并通过枢纽城市中转国内外的航线网络。旅客吞吐量由2012年的28.2万人次增加到最高130.7万人次,年平均增速25.86%;运输起降架次从2012年的4294架次,增长为最高12299架次,年平均增速18.64%。高速公路网逐步完善。全市高速公路网里程562公里,形成“两纵三横一环”的布局形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积极打通高速公路出省口“断头路”,2019年4月,京乌高速山西段建成通车,大同市通往河北、内蒙古的两个出省口打通;2020年4月,与广源高速公路相连的京石高速公路河北省蔚县支线全面贯通,大同市对接京津冀再添一条高速公路出省口。
十年来,市交通运输局不断规范运输市场秩序,道路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市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上门售票、电话订票、网上购票、团体预售往返票等多种服务叠加,群众购票出行更加便捷高效。2019年,全市1248个建制村实现全部通客车,班线客运、公交客运、预约响应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村居民便捷出行。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彰显着城市形象。十年来,全市公交车辆数从2012年的654辆增长到1246辆,增长90.5%;公交线路从2012年的42条增加到74条,增长76.2%;线路总长度从2012年的756公里增加到1182公里,增长56.3%;站点数量从2012年的1642个增加到2609个,增长58.9%。在“双碳”目标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新能源公交车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大同市积极响应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目前,市公交公司1246辆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达到951辆,占比76.3%,其余295辆全部为CNG清洁能源车辆,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100%。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十年来,大同市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市交通运输局局所属8家事业单位合并重组为现在的4家,剥离行政职能后的服务作用更加明显。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推进顺利,组建了大同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将运政、路政、城市客运、海事、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执法职能划归一个部门,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的职能划分更加明确,避免了推诿扯皮,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原有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核实,由原来的138项移交、精简为现在的34项。
十年的交通发展,带来的是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舒适,货物运输通道更加通畅,充分展现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的功能属性,彰显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
展望未来,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在交旅融合、运输物流、服务保障等方面先行先试、勇蹚新路,探索形成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有效模式、实施路径和创新机制,打造资源型经济地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大同样板,为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目标贡献交通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白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